资产经营公司工会淮安红色之旅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0-11-25浏览次数:419

 

        2010年11月12日,风和日丽,空气清新,资产经营公司工会组织会员赴淮安参观周恩来故居和周恩来纪念馆。在途经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后,我们来到了周总理故居—淮安市楚州区淮城镇驸马巷7号。这里是周恩来祖父周骏龙与其二伯祖父周骏昂于清咸丰年间,从浙江绍兴移居江苏淮安做官时合买的,占地1960平方米,是曲折的三进院结构,由东西相连两个普通的老式宅院组成,共32间房屋。整个建筑青砖灰瓦、古朴典雅,是典型的苏北民居的建筑风格。周恩来就在这里先后度过了童年9个春秋。
        东宅院由周恩来的祖父居住,临驸马巷,大门朝东。大门门楣上,由邓小平亲笔书写的“周恩来故居”的匾额,金光闪耀,灿烂夺目。进入院内向北不几步就是周恩来小时候读书处——家塾馆。向西通过一道腰门,是三间面南的正屋。这是周恩来父母当年的居室,1898年3月5日,周恩来就诞生在这东厢房里。朝正屋天井向西,便进入一道南北走向的狭长的走廊,走廊南端西侧,是两间别具一格的亭子间,这是童年周恩来和他的嗣母以及乳母的住所。亭子间西边的隔山墙上,有一道耳门与西院相通。在亭子间后边,有一眼水井,石刻的井栏上,被绳索磨出了一道道深痕。井台东南角不远的厨房前,有一块不大的菜园,据说周恩来当年跟着乳母蒋妈妈在那里学会了种瓜、种菜、种向日葵,并用汗水拌着井水辛勤地浇灌。西院大门向南,面临局巷。西院是周恩来的二伯祖父周骏昂(号亥同)的住屋,现巳辟为展厅,陈列着许多珍贵资料,陈列分周恩来童年、恩来家世、周恩来与故乡、瞻仰故居缅怀总理、书画寄深情等五个专题。这一切,记录着人民公仆周恩来艰苦朴素、廉洁奉公、坚持真理、磊落光明的伟大一生。后院里,有童年周恩来喜爱的腊梅两株,雪松一棵,翠竹一丛。与总理一生高洁的品质相映称。
        参观完故居后,我们来到了周恩来纪念馆。纪念馆四周是湖泊,馆外草坪上是绿色灌木,象征着周恩来总理一生清清白白,两袖清风。纪念馆分三层,建筑面积一千八百多平方,馆门上方建筑呈“八一”图样,象征着“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呈四面八角形状,犹如一只牛棚,象征着周恩来总理一生甘为人民大众的“孺子牛”,这只人民大众的孺子牛一生迎接四面八方的海内外来客。馆的四角矗立四根白色柱子,象征着周总理前后四次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馆内展览了经过精心挑选的199张照片,馆前草坪上呈现太阳与月亮图案,象征着周总理的丰功伟绩,清清白白的一生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对于馆四周几个偌大的河泊,导游虽未提及其深刻涵义,但我们认为应该是象征着周总理一生大公无私,心平如水之意!周恩来总理在人民的心中永远矗立了一座高大无比的历史丰碑!

        “少小离家,老大不回”的周恩来,功高盖世,誉满全球。如今,每天前来瞻仰“周恩来纪念馆”和“周恩来故居”的人们,成千上万,络绎不绝,犹如纵贯淮安市而源远长流的大运河之水,水流不息。“位高不泯济民志,权重不移公仆心”的周恩来,与日月同光,和天地共存,永远活在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