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一出唱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著名京剧唱段,把沙家浜唱得红透全中国。沙家浜,带着革命的火种,代表着中国革命的一种精神,一种传统,走向了历史的舞台,被世人关注,被代代流传。
春末夏初,传媒与艺术学院分工会组织全院女教师走进红色景区---沙家浜,去回顾那段光辉的革命历史,重温那些久远的感人故事,以沙家浜精神激励中青年女教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不辱使命,才能不辜负先辈们的期望,无愧于人民的信任,无愧于我们的教育事业!
女教师们首先瞻仰了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展馆分“建党及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今日沙家浜”五大部分,陈列了400多幅沙家浜革命斗争历史照片和60件革命文物以及200多幅常熟市双拥成果照片。在展馆内,我们看到了抗战时期新四军用过的力枪、大炮,还有官兵们戴过的军帽、穿过的草鞋、用过的绑腿布……女教师们从中了解到沙家浜在不同历史时期革命群众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不懈斗争,同时,先辈们不怕艰苦、不怕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和满腔的爱国热情深深地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走出历史纪念馆,女教师们陶醉于那饱经风霜的石子街,那错落有致的粉墙青瓦,那日夜拍岸的阵阵涛声,那声声不息的芦苇荡,还有那春来茶馆的美丽故事……女人们以她们特有的方式嬉笑于曲径通幽的苇间小道,猎奇在飒飒作响的水上迷宫。有的还会边轻轻哼着现代京剧《沙家浜》里的片段唱腔,边在烟雨蒙蒙芦荡间荡漾,在长天碧水一色间泛舟,或倾听鸟儿婉啼,感受凉风习习,或惊异那扑鼻苇香,迷恋于横生野趣,在如诗如画郁郁葱葱的芦苇荡中留恋忘返…
“这半天的旅游,让我突然感到一种遗憾和失落:在沙家浜待得时间太短了,下次若想再来,恐怕将是一个期待的未知数了。”在临上车的时候,青年女教师沈老师这样说。